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张家界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4
2024-12-04
张家界大峡谷蹦极项目的筹备可追溯至 2012 年,自那时起,张家界瑞德利户外运动有限责任公司便着手规划这一令人瞩目的极限运动项目。在筹备过程中,历经了无数次严格的技术测试和全面的安全评估。技术团队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蹦极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设备的选材到安装调试,每一步都凝聚着专业与严谨。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 2020 年 12 月 15 日,这个备受期待的项目正式向公众开放。张家界瑞德利户外运动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球极限运动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其创始人旗下品牌在全球多个地方设有蹦极点,这为张家界大峡谷蹦极项目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6 年 7 月 26 日,世界 “蹦极之父” AJ Hackett 来到了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玻璃桥进行实地考察。他被眼前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玻璃桥结构深深震撼,毫不吝啬地称赞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玻璃桥为未来世界最好、最高、最美、最刺激的蹦极平台。AJ Hackett 表示,这里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建筑设计相结合,为蹦极运动创造了绝佳的条件。他愿意与景区合作,共同打造世界顶级的蹦极体验项目,并承诺成为第一个从这里跳下谷底的勇者。AJ Hackett 的认可,无疑为张家界大峡谷蹦极项目增添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他的专业眼光和对这个项目的高度评价,吸引了全球众多蹦极爱好者的关注,也让张家界大峡谷蹦极成为了极限运动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张家界大峡谷蹦极平台距离谷底垂直高度达到 260 米,这一惊人的高度使其成为世界上垂直落差最大的商业蹦极,成功超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澳门塔蹦极 233 米的高度。当站在蹦极台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大峡谷,那种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难以言表。这种巨大的垂直落差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也吸引了众多勇敢者前来挑战自我。无论是从高度上的绝对优势,还是在极限运动领域的独特地位,张家界大峡谷蹦极的垂直落差最大这一特色都令人瞩目。
体验者在 300 米的高山峡谷间自由落体,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飞速倒退。身体急速下坠,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强烈的失重感让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反复多次弹起又落下,如同在生死边缘徘徊,每一次的回弹都带来新的惊喜和挑战。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在恐惧与兴奋之间不断切换,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蹦极台的景色更是一绝。无需导缆,全时段开放运营(天气状况良好时),让体验者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壮美。站在蹦极台上,眼前是连绵的山峦、幽深的峡谷和茂密的森林,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当纵身一跃,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还能欣赏到绝壁下的大峡谷风光,抬眼是绝壁,脚下是森林,这种视觉感受,绝无仅有。这种将极限运动与自然美景完美结合的体验,让每一个来到张家界大峡谷蹦极的人都流连忘返。
2023 年 5 月 26 日,“勇者荣耀花式蹦极” 挑战赛在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展开,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国的 6 名蹦极高手成功挑战 260 米高的世界最高蹦极台。这些选手年龄最小的仅有 19 岁,最大的为 44 岁,他们各具特色,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李德利是只用双手蹦极世界最高纪录和 24 小时户外蹦极世界最多次数两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人,来自英国的奥利弗则在全世界 20 多个不同的蹦极点进行过超过两百余次的各式蹦极。对于本次玻璃桥上的 260 米高蹦极平台,选手们充满惊喜,表示这是完全不同的一次体验。此次挑战赛不仅展示了各国蹦极高手的勇气和技艺,也进一步提升了张家界大峡谷蹦极的国际知名度。张家界大峡谷负责人表示,景区玻璃桥上的蹦极平台世界上独一无二,该平台将规划成为一个全时段付费运营的商业蹦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垂直落差最大的商业蹦极。通过此次活动,倡导了当代年青群体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丰富了张家界旅游新业态,也宣传普及了蹦极项目的安全性。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距张家界市仅 30 千米。这使得游客在游览张家界大峡谷时,还能方便地前往张家界市其他著名景点,感受张家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东离慈利县城 70 千米,为来自不同方向的游客提供了多样的交通选择。南接常张高速索溪峪连接线,西邻张青公路,距武陵源区政府 7 千米,交通网络发达,方便游客快捷抵达。景区总规划面积 22 平方千米,广阔的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空间。
张家界大峡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件赋予了大峡谷独特的自然风光。春季,万物复苏,峡谷内植被嫩绿,生机勃勃;夏季,虽无酷热,但雨量丰富,峡谷中的溪流奔腾,飞瀑神泉比比皆是;秋季,气候凉爽,树叶渐变为五彩斑斓的颜色,为大峡谷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冬季,寒冷期短,偶尔的积雪给大峡谷披上了一层银装,宛如童话世界。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景区东南部的太华寺,海拔 1176.3 米,最低处大峡谷出口海拔 247 米,相对高差达 930 米。这种巨大的高差造就了大峡谷壮观的地形地貌。水系发达,沟谷纵横,有神泉溪、索溪等峡谷溪水穿行于山峦之中。神泉溪又称烂船溪,发源于上游 1.5 千米处的神龙泉,总长达到十多千米。溪水流量稳定,一年四季,不论下雨还是干旱,最小流量也在每秒 0.5 个立方米以上,最大时可达每秒 10 个立方米以上,整条溪的海拔高度在 400 米左右。索溪发源于海拔 800 米的磨子峪,境内河长 19.2 千米,落差 461 米,河槽纵比降为 24%。接纳大小支流沟谷 130 多条,控制流域面积 92.2 平方千米,平均沟谷水网密度大于 2.0 千米 / 平方千米,切割深度 120~180 米以至 300~500 米不等,谷坡一般大于 30° 以至 60° 和近于陡直。
丰富的水系为大峡谷带来了灵动的气息,也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峡谷内植被繁茂,主要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拥有银杏、水杉、白豆杉、木兰、杜仲、水青树等 30 多种珍稀植物,野生花卉植物多达 400 余种。动物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大鲵、云豹、红腹角雉、猕猴、穿山甲等。这些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使得张家界大峡谷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宝库,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以道家传统美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为设计理念,由世界知名的生态设计师渡堂海先生设计,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桥梁公司施工。这座玻璃桥的设计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从外观上看,玻璃桥 “透明、隐形、薄如蝉翼却十足震撼”。它采用透明玻璃材料,整座桥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仿佛消失在白云之中。站在桥上,游客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全桥具有跨度大、桥面窄、重量轻和梁高低等特点,集人行道、游览、蹦极、溜索以及舞台等功能为一体,为全球首座空间索面大张开量悬索桥和以玻璃为主要受力结构的大型桥梁。其独特造型创新设计,体现了以《老子》中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的哲学美学思想进行的文化理念和定位,被 CNN 列入世界上 11 座最壮观的桥之一。
在基础方面,针对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玻璃桥东侧锚碇采用重力式锚,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西侧锚碇采用锚塞体截面线性变化隧道式锚。两端桥塔均为圆环形钢筋混凝土独柱结构,每根塔柱均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桥墩采用柱式带盖梁框架墩结构,每个墩柱下方为挖孔灌注桩。
缆索由多根索股构成,每根索股由多条镀锌高强钢丝组成。桥鞍座采用间接传力结构形式,鞍体为全铸结构。因主缆采用空间索面,提高了桥跨结构侧向和抗扭转刚度。
加劲梁采用倒梯形截面钢箱梁和纵、横结构,为单跨悬吊简支体系。加劲梁两端均设上、下游竖向拉压支座,以约束加劲梁的竖向位移,并通过上、下游竖向支座的联合作用约束加劲梁的扭转。加劲梁两端还设有侧向抗风支座和上下游纵向阻尼器,可分担部分纵向地震惯性力,并约束加劲梁在快速位移下的纵向位移。加劲梁纵梁钢箱中灌注混凝土以提高结构重力刚度,采用空间索面提高结构横向刚度,采取在加劲梁两侧设风嘴、底板设稳流板以及采用露空栏杆等措施综合解决桥梁结构的抗风问题。吊耳采用板式结构,底缘焊接在顶板上,通过顶板与纵梁外侧腹板相连。因缆索为空间结构,吊耳沿横桥向倾斜一定角度与成桥状态下的吊索角度匹配。
玻璃板采用三层钢化玻璃,层间设置胶片;在主(边)纵梁和横梁上方铺设两层钢化防滑玻璃,层间也设有胶片。玻璃结构下方和侧面均设置经优化的弹性橡胶垫片,以保证玻璃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间隙和变形协调能力,从而使其只承受局部荷载,不参与全桥结构的整体受力。每块钢化夹胶玻璃的四边中点处均设有防止上抛扣件,增强结构安全,胶片垫片外侧途覆硅酮耐候结构密封胶以提高其耐久性。
为避免共振带来的安全隐患,玻璃桥采用不同形式的 TMD、TLD 遏制横竖向的振动,利用电涡流阻尼器遏制纵向振动;主梁顶面设置玻璃球,可扰乱行人脚步,同时作为 TMD 的质量块。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依托张家界大峡谷既险峻又壮观的山脉地质构造而建,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张家界大峡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赋予了大峡谷独特的自然风光。玻璃桥的建设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景视角和绝佳的体验效果。游客站在玻璃桥上,可以 360 度全视角地观赏附近群山、冰川、山谷等,将山脉的绝美风景展示于众。
在离地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悬崖峭壁上,玻璃桥带给游客新奇、惊险、刺激体验的同时,也点燃了世界旅游目的地对玻璃高空景观的热情。从 2007 年萌生创意到完美呈现,这座玻璃桥整整走过了 10 个春秋。期间好几次彻夜难眠的技术攻关,充分考虑了桥的美观性、融合性以及游客的良好体验度等方方面面。
2010 年,景区创业者接洽到了世博会以色列馆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世界知名的生态设计师渡堂海先生。渡堂海先生以道家传统美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为设计理念,最终完成了这个巧夺天工的中国智慧、中国制造项目。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不仅是工程上的巨大奇迹,更是文旅科技融合的成功典范。自开放以来,聚集全球目光,累计接待游客 2000 多万人,成为湖南、张家界旅游的新地标。
景区发展不断,创新不止,根据游客的需求变化差异化开发了一系列户外体验项目。如高空蹦极、高空滑索、飞拉达、滑道、攀岩等,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景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提质增效。
随着景区的不断壮大,“景区带动型” 经济凸显,周边旅游、客栈、餐饮、农副产品、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批新业态推出,消费链条大大延伸,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景区美、旅游旺、百姓富。
张家界大峡谷曾有 “烂船峡” 和 “乱泉峡” 两个名字,这两个名字背后都有着独特的传说。传说以前从神泉溪的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 “烂船峡”;而 “乱泉峡” 则是因为峡谷中的两侧石壁陡峭、溪泉众多,满峡水流飞溅而得名。
景区内还有吴王坡古战场等人文景观,相传是吴三桂追杀李自成起义大军的古战场之一。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那场激烈的生死决战。站在吴王坡村,眼前的绝壁开阔,视野角度放大,可以看到对面绝壁的全貌,从山巅到溪谷的底部,一览无余。这段历史传说为张家界大峡谷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张家界大峡谷是土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充满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庆典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庆祝着属于他们的重要时刻。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如土家族的织锦西兰卡普,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审美和精湛技艺。
地道的民族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土家族的腊肉、糍粑等美食,口感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动听的民间音乐在山谷间回荡,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诉说着少数民族的故事和情感。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参与传统的节日活动,品尝地道的美食,欣赏民间音乐表演,感受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景区内的 “悬丝洞”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溶洞保护名录,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价值。“悬丝洞” 是一个瑰宝级溶洞,钟乳石都是活的,在现有的溶洞中很少见,还在发展。为了保护它不被氧化,目前景区未对其进行过度开发,也暂未对外开放。但景区计划针对它开发研学项目,让游客来到景区,不仅能看到绝美的风景,也能从中收获百科常识,丰富景区的玩法和内涵。
张家界大峡谷蹦极对游客的身体条件有严格要求。具有怀孕、恐高、高度近视、高血压、服药、醉酒、吸毒、有间隙性头痛或头晕史、有心脏或血液循环病史、近期接受过手术、有某些病症(如背部和颈部病症或其他畸形)、行动不便不能有效控制身体平衡等情况的游客不能乘坐设备。这是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避免在蹦极过程中发生意外。蹦极是一项极限运动,对身体的承受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些身体状况可能会在蹦极过程中加重,从而对游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体重低于 40kg 或高于 90kg 的游客,需联系蹦极工作人员确认是否可参与蹦极。这是因为蹦极设备在设计时考虑了一定的体重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作人员会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蹦极。
如果参与者未满 18 岁需家长 / 监护人签名。未成年人在进行蹦极等高风险活动时,需要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和监督。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安全,确保他们在充分了解蹦极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家长或监护人的签名也意味着他们承担起了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
乘客必须文明乘坐蹦极,严禁打闹、摇晃绳索、随意行走等一切违反安全的行为。蹦极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任何不安全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打闹、摇晃绳索等行为可能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不允许随身携带无法固定的物品,如动物、手杖或其他突出和锋利的物品。这些物品在蹦极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对下方的人员造成伤害。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允许擅自强行钻出保护装置、吃东西、喝饮料和抽烟、强行打开任何装备的锁紧装置。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安全规定,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完成运行后,必须由工作人员引领离开蹦极区域,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