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苦竹寨全攻略

2024-12-05

一、历史渊源

苦竹寨的起源与发展

苦竹寨始建于唐宋,盛于明清,有着近 2000 年的悠久历史。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是水上交通作为唯一连接外界通道的时候,苦竹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澧水上游的重要商业码头。人来船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小镇上商店、客栈、妓院、绣楼、作坊、当铺、戏院、庙庵一应俱全,宛如明清时期社会的一个万花筒。

据专家考证,苦竹寨上承县府,下临险峻峡谷,居山临水,地势险要,历来被称为桑植的咽喉之地。在澧水沿岸,人类活动踪迹可追溯到三亿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桑植设县也有 2200 多年历史。这座古镇在唐宋时期开始兴建,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向游人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一条条青石板路,一声声咚咚喹,诉说着古寨子曾经的辉煌。

咚咚喹是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制作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喜爱。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等地。关于咚咚喹的起源,土家族民间有一个传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抓走了名叫 “咚咚” 的土家族小伙子。他走后,已怀孕的妻子巴列遭到婆母虐待。孤独无助的巴列每日登山北望,苦盼夫归,还削竹为笛,吹唤丈夫 “咚咚归”。最后她死于山上,人们被她的精神感动,纷纷仿制她的竹笛,后来这种竹笛便被称为 “咚咚喹(归)”。

到了近代,随着陆上交通的迅速崛起,水上交通渐渐衰落,苦竹寨也慢慢被人遗忘在峡谷之中。然而,失去往日繁华的小镇,并没有失去多少古色古香的本来面目。如今,我们仍能从残缺的街道、建筑、店铺中,感受它逝去的风采。

二、地理位置

苦竹寨的位置及交通

苦竹寨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利福塔乡,地处湘西北,距桑植县城 19.5 公里,乘车仅需 35 分钟;距张家界市中心 91.5 公里,乘车大约 2 小时 20 分;距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 121.5 公里,乘车需 2 小时 50 分;距九天洞仅 2.5 公里;距茅岩河漂流 39 公里,乘车 1 小时可达;距贺龙故居 40 公里,乘车 50 分钟即可抵达,距八大公山 99 公里,乘车需 2 小时。

交通十分便利,可通过多种方式到达。航空方面,张家界机场位于城区南郊,张清公路、张罗公路与之相连,距张家界市城区 5 公里,距茅岩河漂流下水码头 39 公里,距茅岩河漂流上岸码头 18 公里,年旅游吞吐量已近 60 万人次。铁路方面,张家界与全国 10 多个大城市及旅游城市已通过铁路连成一片,北上北京、郑州,南下广州、柳州、桂林,东接上海、杭州、温州、南昌,西达重庆、昆明、成都,十分便利,年客运量已近 1000 万人次。公路方面,张家界四面通衢,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常张高速公路、张罗高等级公路、张清高等级公路的建成,使张家界至省会长沙由 8 个小时缩短到 3 个多小时,与周边的常德、武汉、沙市、株洲、湘潭、吉首、黔江、同仁、怀化、桂林均可实现一日到达,年客运量可达 1000 万人次以上。茅岩河漂流南接张罗公路,西连张桑 1835 线,小温(小河坎到温塘)公路贯穿全境,与张罗、张清、常张主要通道结成网络,十分便利。

三、建筑风格

明代民居建筑群

苦竹寨保留着典型的明代民居风格的建筑群,古老的封火墙、底矮的吊脚楼,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这里的建筑见证了苦竹寨的历史变迁,从曾经的繁华到如今的宁静。

走进苦竹寨,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古老的风火墙高大而威严,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墙体上的斑驳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底矮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寨子里,木质结构的房屋给人一种古朴而温馨的感觉。吊脚楼的设计独具匠心,既适应了地形的起伏,又能有效地防潮通风。

这些明代民居建筑群是湘西北保存最为原始、完整的古镇风貌代表。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苦竹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澧水上游的重要商业码头。那时的苦竹寨人来船往,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小镇上商店、客栈、妓院、绣楼、作坊、当铺、戏院、庙庵一应俱全,宛如明清时期社会的一个万花筒。这些建筑不仅是当时商业繁荣的见证,更是土家人智慧的结晶。

古老的封火墙在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防火作用。高大的墙体将房屋与房屋之间隔开,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封火墙的造型独特,顶部呈弧形,有的还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土家人的艺术才华。

吊脚楼则是苦竹寨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吊脚楼通常建在河边或山坡上,底层架空,用于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楼上则是居住空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吊脚楼的外观装饰简洁大方,木质的门窗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神话传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今,苦竹寨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这些古老的建筑依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从残缺的街道、建筑、店铺中,感受它逝去的风采。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当年的脚步声和喧嚣声。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苦竹寨的兴衰变迁。

苦竹寨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建筑体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尊重和适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建筑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房屋依山傍水而建,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装饰艺术上,融合了土家、汉、苗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总之,苦竹寨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见证了苦竹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来到苦竹寨,一定要好好欣赏这些古老的建筑,感受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魅力。

四、特色景点

1. 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的马灯展示”

在张家界桑植县利福塔镇苦竹寨,有一项令人惊叹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的马灯展示”。巨型马灯雕塑总高 12.82 米,由 1018 盏马灯构成。马灯分布在雕塑的各个部位,698 盏马灯环绕、镶嵌在雕塑底部六面底座内,底座上方 86 盏马灯紧密围绕着中部主体马灯,主体马灯灯芯及其上方孔洞处分别有 36 盏和 16 盏马灯,雕塑最顶部则是一颗由 182 盏红色马灯构成的五角星。

这座巨型马灯雕塑是由茅岩河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其创作灵感源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张家界段)建设保护规划以及桑植红色民歌《门口挂盏灯》。它不仅是一个壮观的艺术景观,更是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的典范。

“走一段路、打一个卡、唱一首歌。” 茅岩河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祝超文表示,这个 “世界最大规模的马灯展示” 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开发,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为张家界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2. 茅岩河大峡谷

茅岩河大峡谷位于澧水上游,地处张家界市的西部。它距张家界市区 35 公里,北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相隔 65 公里,西与苦竹寨、九天洞毗邻。从苦竹寨至大溪坎陈家河,茅岩河就像一条神奇的巨龙在山脉峡谷之间蜿蜒盘旋。

茅岩河实际上是一道巨大的澧水蛇曲,是流淌在张家界的母亲河,不仅是文明的摇篮,更孕育了无数文化命脉,被称为天下第一湾。茅岩河景域水系以茅岩河为主,支流有茅岩河、议事河等,滩多流急,河床平均宽 30—50 米,水深 5 - 7 米,清澈见底。多年平均流量为 146 - 168 秒立方米,河流坡降不大,全长约 50 公里,上下高差相差 64 米。

从空中俯瞰,茅岩河大峡谷就像一条鳞光闪闪的 “巨龙” 在群山间飞腾;站在崖边远眺,靠近崖边的奇山、植物裙带般的缠绕在河边,水流轻歌细语,如窈窕淑女般的 “S” 形茅岩河缓慢地流向天边,美轮美奂;从山上向下望,只见陡峭的崖壁垂直向下,茅岩河大峡谷的全貌尽收眼底,更被誉为 “小三峡”。

茅岩河两岸以岩溶地貌为主,又有砂崖峰林地貌。据地质部门考察,茅岩河、温塘、罗塔坪一带为北东构造,由青安坪 — 杨家湾向斜构造组成。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娄关山群,向斜核部是三迭纪大治组,为海相碳酸岩建造,岩层主要有灰岩、白去岩、泥灰岩,两岸岩溶洞穴以千计。而罗塔坪乡驻马溪、双峰崖、寒溪沟等地,岩层为志留系泥盆纪石英砂岩,经长期的风雨剥蚀和溪水的深切,有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景观。

在流经温塘镇时,茅岩河一改深水前行、穿峡裂岸的雄壮,展现出激流勇进、河水端急的一面。从这里开始,一个多小时的苦竹寨平湖游告一段落,进入互动性更强的茅岩河漂流,可以乘坐漂流船、冲锋舟等水上工具继续游玩水境张家界。这里两岸山水相依,山抱着河、河绕着山,宛然一幅山水和谐共生的立体太极图。

以茅岩河大峡谷为重点的茅岩河风情旅游、以九天玄女洞为重点的九天洞旅游和以红色旅游为主的贺龙故居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来张家界茅岩河旅游区旅游的游客数量与日俱增。

3. 亚洲第一洞 —— 九天洞

九天洞因天生有九个天窗与外界相通而得名,位于张家界市区以西、武陵源以北的桑植县西南 17 公里的利福塔乡水洞村境内。它是天然溶洞,已经探明可供游览的面积达 250 多万平方米,相当于 40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被国际地质学界公认为 “亚洲第一大洞”,被亿万游客誉为 “世界奇迹”“亚洲最大、世界最奇”“溶洞女王”。又因洞内石笋林立,宛若张家界武陵源三千奇峰,被誉为 “地下张家界”。

日前,在九天玄女洞内发现一根石柱,高约 12 米,下部周长和中部周长分别约为 21.5 米和 18 米。通过查阅资料显示,该石柱有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溶洞石柱。为突出茅岩河风景区九天玄女洞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张家界茅岩河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拟将该溶洞石柱向世界纪录认证机构 WORLD RECORD CERTIFICATION(简称 WRCA)申请世界纪录认证。通过数据报送,WRCA 机构认为张家界茅岩河风景区九天玄女洞内的这根粗大石柱极有可能成为单体溶洞行业内最高标准,有信心通过现场认证其为世界纪录。

九天洞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低于地表面 400 多米。洞中石林密布,钟乳悬浮,岩浆铸成的各种精致景物婀娜多姿。洞中的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石人、石兽等千姿百态,不可名状,纷呈红黄绿白黑灰诸色,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其中九星山玉柱、九天玄女宫和寿星宫三大奇观堪称景绝盖世。洞内有三条阴河,十二条瀑布,十五个潭二口龙井,五座自生桥,六块千丘田,三个天然湖,五个池,十余座洞中山,三十六个大厅等等。

九天洞有四绝之称,奇、美、幽、大。洞穴中可看到天星山上的 “石森林”、石龙井与石盘龙;在洞穴深处有一窝一窝的石蛋,这石蛋是洞内一宝,可以提取金刚石,比黄金还要珍贵。特别是在洞内还看到了高达二十多米的流泉飞瀑,犹如白色巨龙飞腾而下,非常壮观。九天洞美在自然,美在古朴,美在地下溶洞各种自然造型,美在各种色彩,是自然美的代表。进入九天洞如同到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让人有挣脱樊篱,还我自然之感。洞内的三个自然湖,呈椭圆形,环湖两岸,一丛丛的石花忘情地开放,花瓣娇艳欲滴,绽放出充满活力的青春,如天然的盆景。湖边的石钟乳倒映湖中,千姿百态。

1987 年,17 个国家的 20 多名溶洞专家三次实地考察,确定九天洞为亚洲第一洞。置于洞中,层层梯田,阡陌纵横,错落有致。一缕缕的光线从洞顶泻下,如舞台上照射的彩灯,折射出五彩缤纷的美丽光彩。田垄金黄,石笋鳞次栉比,目不暇接。它们像灌木,似古树,疏密相间,参差不齐。它们裸露着,侧立着,自由自在。它们姿态不同、神情各异,或肃穆,或孤傲,或威武,旺盛而活力。

九天洞被誉为中国溶洞奇葩,是世所罕见的地下瑰宝。

五、文化内涵

1. 红色文化

贺龙元帅在桑植革命时期,几乎踏遍了澧水两岸。苦竹寨作为澧水边的少数民族杂居村落,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红军夜行军过苦竹寨时,村民挂灯照亮道路,这份军民鱼水情被写成桑植民歌《门口挂盏灯》,成为了苦竹寨红色文化的生动写照。

这首民歌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传唱着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后人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温暖与力量。在苦竹寨,红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这首民歌中,还体现在各个角落。

如今,苦竹寨的红色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之一。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参观红军曾经走过的道路,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同时,苦竹寨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讲述红军的故事、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2. 土家文化

苦竹河村是土家族集聚地,苦竹古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许多桑植民歌靠苦竹寨的歌手流传。

土家文化在苦竹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土家族的歌舞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苦竹寨,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载歌载舞的场景,他们用歌声和舞蹈传承着土家文化。

土家族的建筑风格也是土家文化的一大特色。苦竹寨保留着典型的明代民居风格的建筑群,古老的封火墙、底矮的吊脚楼,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封火墙高大威严,既能防火,又能体现土家人的安全意识;吊脚楼错落有致,适应地形,防潮通风,展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尊重和适应。

此外,土家文化还体现在饮食、服饰、节日等方面。土家美食独具特色,如腊肉、合菜、油茶等,让人回味无穷。土家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体现了土家人的审美情趣。土家节日丰富多彩,如赶年、牛王节等,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氛围。

在苦竹寨,土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苦竹寨独特的文化内涵。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土家歌舞、品尝土家美食、体验土家民俗,感受土家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苦竹寨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安全问题

在游览茅岩河大峡谷等自然景点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景区规定,特别是在乘坐橡皮舟时,要穿好救生衣。茅岩河大峡谷两岸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河水湍急。游客在乘坐橡皮舟游览时,一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正确穿戴救生衣,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在峡谷中行走时,要注意脚下的道路,避免滑倒和摔倒。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2. 住宿建议

古镇周边住宿选择相对较少,可提前做好规划,选择合适的住宿地点。由于苦竹寨地处较为偏远的地区,周边的住宿设施相对有限。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提前在网上查询和预订合适的住宿。如果想要体验当地的特色,可以选择住在古寨内的民宿,感受土家风情。也可以选择距离苦竹寨较近的城镇酒店,交通相对便利。在预订住宿时,要注意查看酒店的评价和设施,确保住宿的舒适和安全。

3. 尊重当地文化

苦竹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游客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苦竹河村是土家族集聚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游览苦竹寨时,要尊重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如不随意进入民居、不触摸祭祀物品等。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同时,要爱护当地的环境和文物,不破坏古建筑和文化遗址。通过尊重当地文化,游客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土家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