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攻略

2024-12-05

一、历史沿革

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而传奇的历史沿革。

1982 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开启了这片土地生态保护的新篇章。这一决策体现了当时政府对自然生态保护的前瞻性眼光,认识到了八大公山地区独特生态价值的重要性。

仅仅四年后,1986 年,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就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殊荣的获得,是对八大公山生态地位的高度认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的生态功能,使其在众多自然区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八大公山肩负起了更为重大的生态保护责任,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

1990 年,经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理处下设一室四科六站两所,包括办公室、财务科、资源保护科、公安消防科、社区共管科、杉木界管理站、斗篷山管理站、天平山管理站、楠木坪检查站、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天平山原始森林接待站、科研所和派出所。这些机构的设立,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以及社区共建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自然保护区域,为保护亚热带森林植被及珍稀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地理位置

1. 具体方位

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北部边陲,地处云贵高原古陆块东北边缘的武陵山脉北端。其地理坐标精确至东经 109°41'45"-110°09'50",北纬 29°39 '18"-29°49'48"。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八大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地位。

2. 周边接壤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周边接壤区域丰富多样。东部与桑植县的龙潭坪镇接壤,为保护区带来了与周边乡镇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南部与芭茅溪乡、五道水镇、八大公山乡毗邻,这些乡镇与保护区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桑植县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西部与湖南省龙山县相连,使得八大公山的生态系统与龙山县的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和保护。北部与湖北省宣恩、来凤、鹤峰毗邻,跨省份的接壤为八大公山带来了更广阔的生态交流空间,也为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这种周边接壤的格局,使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一个连接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枢纽,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特色

1. 丰富的植物资源

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有高等植物 216 科 2408 种。这里汇聚了众多珍稀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7 种,如珙桐、光叶珙桐、南方红豆杉、红豆杉、钟萼木、银杏等,它们如同大自然的瑰宝,散发着神秘而珍贵的气息。二级保护植物 32 种,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此外,保护区还有八大公山保护区特有植物 10 科 30 种,这些特有植物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

保护区内药用植物有 1000 余种,被国内外誉为 “绿色宝库”“天然博物馆”“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天然中华药库”。这里有被誉为 “四大药王” 的乌金七、金盘七,还有竹节人参、天麻、黄莲、七叶一枝花等一大批珍贵药材,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八大公山还是桑植椴、桑植吊石巨苔、桑植大节竹、修叶啼盖蕨、边生鳞毛蕨等 5 种植物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充分展示了其在植物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

2. 多样的动物活动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红外相机频繁捕捉到各种珍稀动物的活动影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在这里捕食、休憩,它体型高大,身形修长,头部有深褐色条纹,腿部、尾部有环纹,浑身布满了像铜钱一样的斑点。在树林中,豹猫凭借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寻找着老鼠、蛙类、兔类等食物,展现出高超的捕猎技巧。

除了豹猫,这里还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毛冠鹿、红腹角雉等出来觅食的活动影像。近日,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野外红外相机视频资料时,再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在林中结伴觅食的影像。两只身材健硕、毛发乌黑发亮的黑熊一前一后悠闲漫步在密林中,憨态可掬。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向健军介绍,保护区有 300 多头黑熊,拍到黑熊出没还是比较常见的。

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贵濒危动物 15 目 28 科 86 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钱豹、云豹、林麝、白冠长尾雉、金雕等 5 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毛冠鹿、苏门羚、水鹿、大鲵、红腹角雉等 51 种,省重点保护的 20 种、八大公山保护区特有种 12 种。为更好地监测和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立了 200 多台野外红外相机监测点,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影像资料和监测数据,为调查生物多样性、野外动物丰富度和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研究动物行为和动植物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 美丽的自然景观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天平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色如画。进入深秋,椴树科类椴树、湖北椴、峨眉椴,壳斗科类亮叶水青冈、米心水青冈,槭树科类五裂槭,青榨槭,中华槭等树木叶子相继变色,或红或黄,或深或淡。阳光透过树林间隙洒下,一颗颗饱满喜人的红豆杉果实点缀在绿叶间,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水杉树直耸云天,一朵朵洁白的茶树花向阳盛开,一个个天然瀑布如白缎般流淌在万绿丛中,汇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生态油画。

在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斗篷山海拔 1800 米的大山深处,生长着一个亮叶水青冈古树群,有的伸出树枝擎向四周,交横纵错,宛如 “千手观音”;有的主干消失,生出 9 个笔直的枝干,俨然 “九子拜母”;还有的主干曲折前行,奔腾起势,像极了 “脱缰骏马”。其中一棵亮叶水青冈树龄 1500 余年,胸径 1.2 米,树高 18 米,冠幅 28 米。古树叶伞如盖,主干粗壮挺拔,在 3 米高处开始分叉,呈虬折状向外伸展,万千虬枝纵横,千手交错、群蛇盘踞,如千手观音伫立在斗篷山之巅,在 2017 年被评为 “中国最美亮叶水青冈”。

四、建筑风格

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设有一室四科六站两所,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办公室作为管理处的中枢部门,负责协调各科室、站点和所的工作,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各项决策的有效执行。财务科则严格管理保护区的资金,合理安排经费,为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和科研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资源保护科肩负着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重任。他们通过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加强巡逻和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捕猎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和动物活动得到有效保护。

公安消防科在维护保护区的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负责保护区的治安管理,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应对森林火灾等灾害事故。

社区共管科积极推动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与共同管理。他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工作,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杉木界管理站、斗篷山管理站和天平山管理站分别负责各自辖区内的资源保护、巡逻监测和游客管理等工作。这些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这片珍贵的自然生态区域。

楠木坪检查站严格检查进出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防止非法物品和人员进入保护区,确保保护区的生态安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则密切关注保护区内的植物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植物资源的健康生长。

天平山原始森林接待站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引导,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科研所致力于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对植物、动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派出所则负责维护保护区的治安秩序,依法处理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区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保障。

这些机构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多采用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既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又与保护区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它们共同构成了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生态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文化内涵

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植物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八大公山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 —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其植被组成以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北温带植物区系、东南亚植物区系以及东亚 — 北美植物区系为主要成分,是东亚两大植被区系重要交汇区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八大公山在植物地理学研究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里分布有中国种子植物属 15 个地理分布类型中的 14 个,含 5 个植被型组、9 个植被型、13 个植被亚型、19 个群系组,26 个群系、36 个群丛。通过对 30 块标准地 27325 平方米样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八大公山的植被具有明显的植物分布带。基带典型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 1000 米以上则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脊部为山顶矮林、乔木树种普遍矮化。其主要类型有以铁杉属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以原生型杉木林为主的暖性针叶林、以亮叶水青冈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林等。

八大公山的植物区系古老、残遗及特有性突出。土著种子植物计 162 科、709 属、1775 种,其中中国特有种计 1120 种,华中特有种为 347 种。这里保存了许多药用和有应用价值的植物,包括 51 种濒临灭绝的植物及其特有种,并分布有大面积的珍稀植物群落,如珙桐、南方红豆杉、水青树、鹅掌楸等原始群落和大量的高大古树。具有 “活化石” 之称的珙桐、银杏等在八大公山呈大面积群落分布,珙桐花盛开之时形似展翅高飞的白鸽,被称为 “中国鸽子花” 树。红豆杉还是提炼紫杉醇抗癌药物的重要材料。

八大公山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上。这里犹如一座雄伟神奇的地理宝库,又像一部精彩绝伦的山水宝典。走进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验到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愉悦。这里的森林景观,如 “千手观音”、醉汉树、夫妻树、七姊妹、十六兄弟、铁杉林等,历经千年,静静等待着游客的到来,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同时,八大公山也是一个动物乐园,拥有陆生脊椎动物 237 种,其中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金雕等被列为国宝一级保护动物。丰富的动物多样性让人们有机会目睹这些珍稀动物的风姿,感受昔日 “森林之王” 的风采。八大公山的生物多样性大多经常第四纪冰川而幸存,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总之,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它不仅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区域,也是生态旅游的胜地,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环保要求

在张家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一定要尊重自然,不破坏环境,不随意采摘植物。这里是大自然的瑰宝,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研和生态旅游的宝贵财富。我们的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对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请大家务必牢记,只留下脚印,带走美好的回忆。

2. 安全规定

(1)注意安全,遵守景区规定。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游客应严格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在游览过程中,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指示,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或危险地带。

(2)带上适合徒步的装备和防晒用品。如果准备进行徒步旅行,一双舒适的登山鞋、登山杖、速干衣物等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同时,由于山区阳光较强,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晒用品可以有效保护皮肤。

(3)山区天气多变,备好雨具。八大公山的天气变化无常,可能前一刻还是阳光明媚,下一刻就会下起雨来。因此,携带雨具是非常必要的,如雨衣、雨伞等。这样可以在遇到突然降雨时保持身体干燥,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4)紧跟大部队,不要单独行动,防止遇到蛇等危险动物。八大公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其中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的动物,如蛇等。为了确保安全,游客应紧跟大部队,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在徒步过程中遇到蛇,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或突然移动,以免激怒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应对:首先,保持安静,远离蛇的射程范围,避免直接接触;其次,评估蛇的威胁程度,如果蛇不具备攻击性姿态,可以尝试缓慢而谨慎地远离蛇,给它足够的空间;最后,如果蛇正在向你靠近或显露攻击姿态,慢慢而谨慎地后退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不要挑衅或伤害蛇,因为蛇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根据《张家界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教学科研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游客在游玩时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